「鋅結晶釉」
捧著陶人陳九駱製作的茶碗品飲,讓人沈靜而溫暖。手掬茶碗,俗世間一 切紛擾都沈澱下來,映照出本無一物的菩提心。
陳景亮的陶藝具有濃厚的台灣味與寫實性,茶壺、腐朽的木橋、豆腐及小學生的課桌椅,皆為大家的共同記憶。以表現生活環境或生活行為為主,刻意誇張地強調「真實」這件事。
在1995年藉著火的力量,發現古今中外未曾出現的彩色天目。彩色天目採單掛釉方式燒製而成,其色澤與紋樣隨著光線的強弱與照映的角度而變幻萬千,猶如來自蒼穹的色彩藏在茶碗世界中,遂得「藏色天目」之名。
從事陶藝三十餘年,長期追求器物的雅致與實用,將對薄胎的喜愛,呈現在壺的創作上。薄胎壺輕巧,出水流暢,斷水俐落,讓持壺泡茶的人能夠藉由輕慢與細緻的動作,達到內心平靜。
林文昭,1957年生,台北市立建國中學、國立中興大學環境工程系畢,擅於傳統東方藝術表現,生於鹽水,古稱月津,創作自號月津人。其青花創作的筆法講究來自於精實深厚的書畫底蘊。
林永勝1997年創辦個人陶藝工作室千秋陶坊,致力復興百年前馳名中外的南投陶技藝,將銜接大型器物的古老工法運用於小巧靈活的現代物件,自使用者體驗出發,不斷精益求精,並揉合創作的意念燒出一個個充滿生活溫度的作品。
1972年出生的李賢治,修習陶藝於台北協和工商美工科,學習經歷深受新加坡陶藝家劉瑋仁老師的影響與感悟。2000年於台灣宜蘭成立工作室「覺照陶窯」,期以覺照作為人生提點:時時覺知自身狀態、反映起心動念之處。
楊欽能高中時期選讀美工科,大量接受相關美術、設計和工藝的啟發和薰陶,奠定了他對美學獨到的眼光和以藝術創作為終身職志的目標。作品陶木漆藝的結合為陶藝界首創,堅持選用臺灣在地土礦,重現古代天目.青瓷的文化底蕴和獨特魅力。
李渙峻的創作,其柴燒壺輕薄、好用,作品則結合了柴燒與壺雕,呈現出別緻的復古質感。其雕刻壺與柴燒壺,從絞土到拉坯、修坯、製壺,到構圖、雕製,燒成,都是自己處理跟控制,製出的壺顯現的都是個人的風格與功力。
李善愔,將中國的茶文化、用墨藝術融合在一起,希望用現代年輕人可以接受的、認為美的方式吸引他們去了解這些文化,其實也可以成為很時尚的活動。